吴荣标
天子岌下高峡立,
深渡水急神鬼泣。
有赖外甥王见川,
一道飞虹通途起。
高陂桥,位于福建省永定县高陂镇和兴村塘厦水尾自然村,天子岌脚下,是福建龙岩至广东大埔连接闽粤两省公路的必经之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过”之重之险。
相传,清朝进士王见川在童年时代的一个正月跟母亲吴氏自仙师瑶上去高陂镇塘厦外公外婆家,步行到高陂塘厦村口,恰逢永定河上游突发洪水,将木板桥冲塌,等了老半天还不见渡工出来。心烦之余,小见川对其妈妈说:“妈!木桥多不方便,有朝一日这里能建座石拱桥该多好!”“孩子,你是塘厦村人的外甥,将来就看你的啦!”母亲的话让王见川从小就立下“建高陂桥,造福百姓”的远大志向。
乾隆元年(1736年),王见川参加殿试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在安徽等地任职,颇有官声,民食日丰,百姓称颂。后因不愿与知府同流合污,以赡养老母为由,任期未满,便辞官回归故里。乾隆十八年(1753年),王见川受聘于永定县太平里高陂讲学,不忘母亲当年的嘱咐,筹建高陂桥。其“集资筹建高陂桥”的序文:“天有缺,炼石以补之,地有陷,架桥以渡之;补天者何人?女娲氏也!架桥者何人?芳名列后:”他寥寥三十四字,言简意赅,胜过万言,极具号召力。过往路人争列芳名,纷纷捐资建桥,互相攀比,不甘落后。
乾隆二十年(1755年)高陂桥动工兴建,历时一年竣工。它是—座古代单孔石拱廊屋桥,主拱圈由条石干砌,弧度呈半月形,桥长59.6米,桥高16.45米,桥宽7.5米,跨径40米。桥墩以条石纵横迭叠,桥面筑混凝土结构廊屋,屋顶为瓦片面,建筑工艺精巧,造型雄伟壮观,大桥两岸悬崖高峭,山上林木郁郁葱葱,周围景致险峻僻幽,桥下潭水悠悠,溪水清澈透明。
王见川题高陂桥桥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此联惟妙惟肖地对高陂桥作了传神的描述,既描摹写实,又极具夸张手法,且富于浪漫色彩,把整个“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桥联因桥而生,桥因桥联声名远播,不但是楹联史上佳话,也是桥梁史上的佳话。
评论